臨床上,中醫一般把慢性前列腺炎分為五種類型。
濕熱下注型:多為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發作期,表現為小便淋澀赤痛,少腹拘急,會陰部脹痛,尿道口白濁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脾虛濕盛型:表現為小便流濁,面色不華,肢體睏倦,不思飲食,舌淡苔白,脈浮弱。
肝腎陰虛型:表現為尿道口常有白濁、會陰墜脹,腰膝酸軟,潮熱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腎陽不足型:表現為小便淋澀挾精,畏寒,腰膝酸冷,陽痿,早洩,舌質淡胖,脈沉弱。
氣滯血阻型:表現為小便澀滯,會陰及小腹下墜脹痛,前列腺腫大堅硬,舌紫暗,脈弦澀。
對於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證施治,中醫也分為五種類型來進行調理。
6.「瞎琢磨」導致寢食難安,適當發火有益老人健康
廈門大學原校長汪德耀是中國細胞生物學的奠基人、著名的細胞生物學家,他百歲華誕時仍體態健康、耳聰目明。在老人總結的長壽經驗中有一條:適當發火有益身體健康。
如今,很多老人都與子女分開居住,閒居在家往往產生孤獨感,加之退休後與社會接觸逐漸減少,信息渠道有限,道聽途說了什麼,常常無處詢問和交流,結果自己琢磨半天,吃也吃不下,睡也睡不著!同時,隨著年紀的增大,老年人身體功能逐步衰退,常常會因為一點小問題而生病,很多慢性病也找上門來,感受到的疾病痛苦要遠遠大於年輕時。心理的孤獨和身體的衰弱,使得老年人常常出現鬱鬱寡歡、思慮過度的性格特點,這種情緒看似不起眼,卻會對老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很大影響。
中醫認為,思慮過度會導致人體氣機郁滯,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「思則心有所存,神有所歸,正氣留而不行,故氣結矣。」抑鬱不解則心神不爽,氣血失暢,久之則諸欲隨起,百病叢生。為什麼人在心事重重的時候,往往茶飯不思,夜不成寐?因為負責人體消化吸收的脾胃喜健運而惡鬱結,思則氣結,使脾的升降功能失常,脾氣鬱結,運化失健,發生胃脘痞悶,飲食不香,消化不良,腹脹便溏等不適。由於脾為後天之本,脾傷則氣血生化乏源,可出現心神失養等諸多疾病,如失眠、神經衰弱等。
思慮結於胸中,輒使氣機拘急,故須及時緩解而不宜壓抑收制,此所謂「急者緩之」,緩之之法在於發洩。發怒是一種常見的發洩途徑。《素問·陰陽應像大論》云:「思傷脾,怒勝思。」在情志與五行對應關係中,怒屬木,思屬土,木克土,故適當的憤怒能抑制憂思,調節脾胃。
激怒治胃病
早在《三國誌·魏志·華佗傳》中就有記載,一位郡守得了頑固的胃病,心下疼痛幾欲死去。華佗診斷他的病只有在大怒之下才可以痊癒,一般的藥物沒有效果。於是華佗大量索取診金,又給這位郡守留下一封信,歷數這位郡守平時欺壓百姓、貪贓枉法的罪狀,大加痛罵,然後不辭而別。這位郡守氣得暴跳如雷,揚言要殺掉華佗,但派人去抓又抓不到。這更激怒了郡守,他在盛怒之下,吐出數升瘀積的黑血,而他的病也好了。試分析這例醫案,郡守身處官場,平時情緒中常常有過度的克制和壓抑,加之古代官場上勾心鬥角,言行謹慎,用現代醫學的話說,會因植物神經的過度興奮、內分泌系統的急劇變化而損心傷體。例如慢性胃病、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性疾病,高血壓、偏頭痛、神經衰弱等疾病,都常發生在怒而不發的人身上。華佗洞悉患者的身心特徵,辨證激怒,不施一藥就使其痊癒,可謂精妙。
7.老人心煩難入睡,點穴安眠顯奇效
睡眠差,入睡難,是困擾老年人的典型健康問題。很多老年朋友反映,進入老年期後,睡眠質量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,且易醒、早醒,失眠還常常伴有擔心、害怕、焦慮、憂愁、頭昏腦脹、記憶力衰退以及各種身體不適等問題。老年人如果長期服用安眠類藥物,有極強的副作用,但是如果任由自己睡不著,更影響第二天的身體狀況和情緒。
其實,中醫緩解失眠,不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,穴位刺激也是有效的方法。通過臨床實踐觀察,有這麼幾組穴位有明顯的安眠作用,老年朋友不妨學一學,不僅可以自我治療,還可以幫助工作學習壓力大、精神緊張的家人緩解失眠之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