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八風八邪」穴
「八風八邪」穴是人體一個穴位組,一共有16個穴位。
「八風穴」分佈在足趾縫凹陷中,左右兩足共八穴。
按摩方法:先用溫水將足部熨紅,然後用食指指尖壓住八風穴,一個一個逐次按壓,順序從大腳趾縫開始到小趾縫結束。按壓力度不宜過大,只要微微有酸脹即可,按壓時可輕微旋轉,以便增強刺激。
「八邪穴」分佈在手指縫中的「赤白肉際」(即指手掌與手背的交界處),左右共八穴。按壓方法同八風穴。
這組穴位顧名思義,是可以除煩散熱、逐邪外出的穴位,對入睡困難的初起患者比較有效。
8.春來鍛煉不宜早,「廣步」、「緩形」心情寬
《黃帝內經》中,對春季的養生有一段經典論述:「春三月……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,被發緩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,此春氣之應……」這段話的意思是:春季適當晚睡早起,平日要在庭院裡經常大步行走,將頭髮散開,使衣物寬鬆,情緒上保持開朗豁達,減少爭鬥、發怒等激動情緒,不要斤斤計較,多與人為善,這才符合是春季的養生規律。
中國傳統認為春季始於立春,此時北方多風,南方多雨。人體健康狀況在這個時期也容易出現一些波動。如果能正確地按照養生規律來安排飲食起居,就會起到明顯的保健效果。
「多活動」被列為春季養生保健之首。中醫認為,春季五行為木,肝與之對應,而肝臟與人的情緒直接相關。春季氣溫上升,體內陽氣升發,人們的情緒容易激動,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常常呈現出易怒、急躁、血壓升高、頭暈等症狀。此時通過適當的活動將負面情緒發洩出來,例如大步走、登山、遠足等,都可以使人身心調暢,神清氣爽。同時,自然界春季的特點在於所有的生命都在湧動,打破冬季沉悶的蟄伏,順應著天地升發的陽氣拚命生長。冬天久居室內所致的氣血積鬱,在春暖花開時節可以得到清除,老年朋友若多多進行戶外運動,更可以調動新陳代謝,加快體內廢物的排出,促進氣血循環,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。
首先,春季運動的強度也有講究。有的老年朋友說:我每天都做很多家務,買菜做飯一刻都沒閒著,還要刻意運動嗎?還有的從事文職工作的人問:我每天伏案很辛苦,休息時間本來就不多,十天半月地偶爾進行活動量大的運動來彌補可以嗎?中醫認為,春季運動應以讓身體舒展、打開為宜,與其他季節也要有所區別,簡單家務事由於天天重複,對人體的調節作用並不太顯著;而高強度的運動可能使人產生疲勞,或出汗過多,容易引起著涼感冒。
9.老人胃下垂可練「臥功」
胃下垂常見於身體消瘦的老年人,患消耗性疾病後體質衰弱的人以及動過腹部手術的患者。老人發生胃下垂,主要因為胃的肌力及固定胃的韌帶、腹直肌和橫膈肌等組織的功能發生生理性的衰退,使胃缺乏應有的支撐而墜入盆腔所致。
老人胃下垂目前沒有特效藥物治療,以體育鍛煉為主的康復療法效果比較好。不過胃下垂的鍛煉方法與別的康復不同,強調躺著運動。「臥功」是傳統導引養生法的一種,中醫認為,胃下垂主要由氣虛、氣陷所致,經常練習臥功可以養氣,緩解並促進胃下垂康復,對年老體衰、氣血兩虧者尤為適宜。
飯後平躺,腳部略高
飯後胃內食物充盈,如果胃下垂患者飯後走動或端坐過久,可能加重胃下垂。建議患者飯後臥床靜躺20分鐘左右,取頭部低位、足部略墊高的姿勢平躺,減少食物重力對內臟韌帶的負擔。
早晚仰臥,提氣縮腹
早起或晚睡前身體舒展平躺,雙手自然平放兩側,兩腳略分開,全身放鬆。然後緩慢深入地吸氣,緩緩抬起雙肩,使氣流通過胸腔一氣貫入小腹,使小腹自然凸起,自我感覺腹側脅肋部肌肉被呼吸帶動。呼氣時要綿長,將深入小腹的氣流徐徐吐盡,上腹部隨呼氣盡量放鬆。如此一呼一吸各堅持15拍左右。
仰臥腹式呼吸能增加胃底活動範圍,鍛煉胃壁的韌性,對於鬆弛變形、伸縮功能下降的胃壁突大有好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