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膏方的滋補作用,我總結自己在臨床上用藥規律,確立了季節養生防病治病的基本方向,在書中給出了適合每個季節使用的基本方。其中必須說明的,是長夏的定義及時間段。長夏是每個季節的後 18 天,所以一年裡有 4 個長夏,即春三月(5 月)、夏三月(8 月)、秋三月(11 月)、冬三月(2 月)的最後 18 天。
對應各個季節,春季輕補,夏季清補,秋季平補,冬季溫補,一年中的四個長夏都該調補。
正因為各個季節有其不同特色,所以我們在服用膏方時,對應不同季節稍微變換一下膏方,就能實現天人合一、天人相應。
我主張在任何一個方子裡都要有「通」法的使用,既不能一味進補滋膩之品,也不能以「通」代替「補」,主要還是配合季節的特性、陰陽的偏重來確立「通」所佔的比例。
只有氣血通順了,各臟腑的機能才能達到最佳狀態,只要經絡通了,亞健康、慢性病就會漸漸消失。
那如何知道自己在服膏方之前是不是需要先行調理一番呢?我們可以參照以下標準來決定。隨時可以開始服膏的人,必須具備以下條件,缺一不可:
1. 現階段沒有急性起病,如感冒、發燒、急性炎症等。
2. 沒有確實的依據表明已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或雖患有這類疾病但已長期良好控制住。
3. 雖為過敏體質,但熟知自身過敏源。
4. 非懷孕婦女 , 非素食者。
如果不符合以上條件,需先用湯藥調理一番,先「通」後「補」。即先請專業中醫師問診、經辨證之後開具處方,按處方先喝 2 周至 1 個月的湯藥把內環境先調理一番,再服膏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