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梅核冬補利咽膏】
1.水煎藥:白梅花100克、枸杞子100克、當歸100克、川芎60克、白芍100克、柴胡100克、熟地100克、丹參100克、烏附子60克、乾薑100克、青果100克、桂枝100克、夜交籐100克、百合100克。
2.成膏藥:龜板膠100克、鹿角膠100克。
3.調味藥:生薑汁100毫升、荊花蜜100克。
4. 製作方法:將水煎藥煮2次,每次煎出300毫升藥液;將龜板膠和鹿角膠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,放入蒸鍋蒸熟烊化;然後,將水煎藥液同烊化膠混合攪勻,上火熬煮15分鐘,放溫後,再加入生薑汁和荊花蜜,和勻,裝入潔淨乾燥的器皿之中,存放於冰箱。此為一個月左右的膏滋量。
5.用藥加減原則:腰膝酸軟者,加女貞子、生杜仲;神疲乏力者,加茯神、生黃芪;發熱、煩躁者,加黃柏、知母、酒軍。
6.服用方法:溫水兌服,一次2匙(約10毫升/匙),頭2周早、晚飯後各1次,第3∼ 4周內,於中飯後服用1次,之後隔一日的中飯後服用1次,連續服用4 ∼6周。
7.功效:補腎散寒,養血利咽。
8.注意事項:本方偏溫,陽熱亢盛之人需添加清熱之品。
我曾到一位朋友家裡給他家的老人看病,因為老人行動不便,我就趁休息日去一趟。在給老人開方子的時候,我見朋友帶了他家照顧老人的保姆來到我旁邊,說是保姆好像也有點不舒服,希望我能順便看看。我當然應允,我這同學還真不錯,關心體貼他人。
這位 保姆姓丁,由於家境不好,所以夫妻雙雙到外地打工。倆人一年也就只有幾個重要節日才能見上一面,很是辛苦。她告訴我,近兩個月來,總是覺得好像有棗核似的 東西,梗塞在喉嚨裡,摸脖子也沒摸到東西。這種感覺時輕時重,重的時候還伴有如棉絮撓癢的感覺。另外,她吃飯不香,有時反酸燒心,睡眠淺,缺覺。
我想 丁女士也不像是愛發脾氣之人,頂多就是沒有人可以聊天,畢竟自己一個人在僱主家也不好隨意說話。於是我接著問了問丁女士之前月經的情況,她回答我說:「我 以前經常月經延後才來,來的時候痛經、腰酸、怕冷。」這聽起來就是寒氣在裡,恐有瘀滯的表現。在給丁女士號脈的過程中,我發現她的雙手很冰冷,她說她的雙 腳也是常年不溫,冬天尤其明顯,夏天會好一點。
我也 不好再多問丁女士家裡的情況,但我想丁女士應該還是有事悶在心裡,加上原本就不太愛說話的性格,以及體內有虛寒兼寒瘀,引起了梅核氣病。於是我決定給她開 以散寒養血、清利咽喉為主的膏方,這樣一來,她不用天天熬藥影響工作。服用膏方不僅能治好她的梅核氣,還能溫補她長期以來受寒邪所侵的身子骨,雖說起步有 點晚,但我相信認真吃藥還是有辦法解決根本問題的。於是我給她開了梅核冬補利咽膏。
就在我再一次上朋友家給老人看病的時候,我發現丁女士的面色轉潤了,人也精神多了。在臨走前,我問了問丁女士的身體情況,她告訴我早就好了,都幾乎忘了這事了呢,還與我握了握手,告訴我連手腳都溫暖了,這輩子,身體彷彿在這一次看了病吃了膏藥後才開始活了起來。